近年来,乌兰河硕蒙古族乡锚定乡村振兴目标、深耕特色产业,招商引资产业化综合体项目让土地迸发新活力,更以就业增收、合作共赢的模式,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。
在乌兰河硕蒙古族乡产业化综合体项目基地的田间地头,圆葱喜获丰收,一颗颗饱满的圆葱从泥土中被采收出来,工人们忙着分拣、搬运,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。
工人赵广良告诉记者:“我是这儿的一名长期工,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块钱,能干七个月活,家里啥农活都不耽误,非常好。”
据了解,该基地今年共流转土地1500亩,其中200亩用于种植圆葱,1300亩用于种植地瓜。圆葱采收目前已基本完成,下一季准备种植水果萝卜。基地的发展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,其用工模式更是灵活适配了乡村生产生活特点。
产业化综合体项目负责人邰国君告诉记者:“我们这里的季节性用工,最多的时候应该在400左右人,每人工资在100-200元之间不等。长期用工大约30人左右,工资从3000-4500元之间。每年用工工资,大概150万到180万之间,这些工人都是我们当地的老百姓。”
除了流转土地、用工增收外,基地还通过合作种植的方式,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。
邰国君说:“今年和我们合作的种植户,种植红薯的有十多户,大概有500多亩。他们也是从去年咱们的种植经验中尝到了甜头,今年主动跟着咱们种植。我们为他们提供机械服务、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,来确保老百姓有个稳定的收入。”
从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,到灵活用工带动百姓家门口就业,再到合作种植辐射更多农户增收,乌兰河硕蒙古族乡的产业基地以产业为纽带,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它不仅让土地产出更高价值,更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、干劲足起来,在产业兴旺、生活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活力。
通讯员 刘国臣 记者:李明杰
来源:朝阳县新闻网
责任编辑:袁璐